
电感传感器是什么?根据电磁感应原理,将被测的非电量转换为线圈的自感系数或互感系数的变化,再由测量电路转换成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量输出,此装置称为感应式传感器。
感应式传感器类型:
感应式传感器可以分为三类,即自感应式传感器、差变压力传感器和电涡流传感器。
1、自感应传感器。
自感应式传感器由线圈、铁心、磁铁三部分组成,磁芯与磁铁是由导磁材料如硅钢片或坡莫合金制成。自感应式传感器是将测量值的变化转化为L自感,并通过某种转换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输出。使用时,传感器的运动部件与动铁心(衔铁)相连接,当动铁芯移动时,铁芯与磁铁之间的气隙厚度发生改变,引起磁路磁阻变化,线圈电感值发生变化,只要测量电感量的变化,就能确定动铁芯的位移量大小和方向。
2、差动自感应传感器。
因为线圈内通有交流励磁电流,使衔铁始终受到电磁吸引,这将导致振动和附加误差,且存在较大的非线性误差。外部干扰、电源电压频率变化、温度变化都会给输出带来误差。
实践中,两个相同的感测线圈经常采用共用一个线圈来构成差动自感传感器,两个线圈的电气参数和几何尺寸完全相同。除能改善线性化,提高灵敏度外,还可补偿温度变化、电源频率变化等影响,以减少外界影响引起的误差,减小测量误差。
差动气隙式电感传感器是由两个相同的电感线圈1、2和磁路组成。在测量过程中,通过测杆与被测位移相连接,当测物体上下移动时,导杆带动衔铁以相同的位移上下运动,使磁阻发生大小相等,方向相反,导致一个线圈的电感量增加,另一个线圈的电感量减小,形成差动形式。
3、电涡流传感器。
电涡流传感器可静态、动态、高线性、高高分辨非接触测量金属导体距探头表面的距离。其原理是,利用电涡流效应原理,精确测量被测物体(必须是金属导体)和探头的端面之间的相对位置,具有长期可靠、灵敏度高、抗干扰能力强、非接触测量、响应速度快、不受油水等介质的影响等特点,常被用于大型旋转机械的轴位移、振动、轴转速等参数长期实时监测,从而分析设备工作状态和故障原因,有效地分析设备工作状态和故障原因,有效地对设备进行保护及预维护。